民間中醫網
電話:139-8860-2154
郵箱:mzzccm@qq.com
手機:13577330218(同微信)
地址: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
嚴正聲明:
本站刊載的民間名醫內容,均由本站收集、整理、發布;來源于網絡,不對內容的真實性承擔任何責任。歡迎讀者向本站推薦全國各地民間名醫,民間名醫也可自薦!聯系郵箱:mzzccm@qq.com
趙常安
彌勒市中醫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,2015年7月畢業于云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臨床專業,本科學歷,畢業后在彌勒市中醫醫院工作至今。
曾至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進修急性中毒與血液凈化技術;發表省級及國家級論文10余篇。
擅長:急性中毒、乙肝、急慢性肝炎、腎衰竭、焦慮抑郁癥、糖尿病、膿毒血癥、發熱等。
中醫產生于原始社會,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,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,已經采用“四診”,治療法有砭石、針刺、湯藥、艾灸、導引、布氣、祝由等。西漢時期,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,出現了“醫工”,金針,銅鑰匙等。東漢出現了**醫學家張仲景,他已經對“八綱”(陰陽、表里、虛實、寒熱)有所認識,總結了“八法”。
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,還創立了健身體操“五禽戲”。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并總結經驗,收集5000多個藥方,并采用辨證治療,因醫德較高,被人尊為“藥*”。唐朝以后,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、日本、中亞、西亞等地。兩宋時期,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,醫學分科接近完備,并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由于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,出版《圖經》。
金元以降,中醫開始沒落。明清以后,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,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。在明朝后期成書的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標志著中藥藥理學沒落。同一時期,蒙醫、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。在朝鮮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,例如許浚撰寫了《東醫寶鑒》。